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

2025年全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基金宣传月——12386服务平台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相关案例

发布时间:2025-07-10 编辑:海南海药

       根据近期12386服务平台投资者对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诉求情况,我们整理了常见的若干非法活动案例,并提出了风险提示。

  案例1:“内部操盘”是假,盗用身份是真

  投资者被网络上一则“XXXX内部操盘”的帖子吸引,发帖人自称是XXXX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某合法公司)的资深经理,声称公司因“被罚款数亿元”,正组织散户通过个人账户“协作拉升股票”,既能规避监管,又能让投资者以“折价认购”形式获取翻倍收益。

  投资者心动了,便添加了该经理的联系方式,对方主动发来“XXXX员工工牌”照片及“内部操作方案”,称“目前持仓某新能源股票,散户买入后公司会注入资金拉涨停,次日高点抛售即可盈利20%”。

  为获取信任,该经理还晒出其他客户的“盈利截图”,并强调“名额仅限20人,需缴纳10万元‘风险保证金’锁定资格”。投资者听信其说法,向对方提供的个人账户转账10万元,并按“投资建议”买入指定股票。

  次日该股票股价不涨反跌,再联系该经理时发现被拉黑。惊慌之下,投资者拨打XXXX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官方客服核实,客服明确表示:“您提及的人员并非我公司员工,同时我司从未开展此类业务,您遇到的可能是冒用我公司名义的诈骗,建议您立即报警。”

  投资者发现,“内部操盘”和“规避监管操作”全是骗局,而那10万元资金已血本无归。

  案例2:“境外配资”是假,虚拟盘诈骗是真

  投资者在刷短视频时看到“XX通证券配资”的广告,宣称可以带领投资者“0门槛交易境外贵金属,10倍配资杠杆天天赚”。投资者浏览该短视频后,点击了立即咨询,留下了手机号码。

  客服主动添加了投资者的微信,发来了平台注册链接和“专业分析师”的盈利策略,称“XX期货近期波动大,跟着老师操作每天稳赚5000元”。投资者被高收益吸引,在平台充值了5万元。起初几笔小额交易“顺利盈利”,该平台里投资者账户资金不断增加,客服便诱导她“加大投入”。

  几日后,客服通知“行情暴涨,速买多单”,投资者追加10万元重仓买入。当晚行情突然反转,平台直接强制平仓,投资者的15万元本金仅剩8000元。

  投资者急忙登录平台想转出资金,却发现页面显示“系统维护”,意识到不对劲的投资者开始查询“XX通证券配资”的工商、证券相关备案信息,都无法查询到。她尝试拨打平台预留的400电话,始终提示“线路繁忙”。

  投资者发现,所谓的“0门槛交易境外贵金属,10倍配资杠杆天天赚”不过是平台搭建的虚拟盘,强制平仓和系统维护都是诈骗团伙卷款跑路的套路。

  案例3:“金牌讲师”是假,血本无归是真

  投资者在朋友圈刷到XXX科技公司的广告,宣称“金牌讲师团队坐镇”,购买炒股课程并按照荐股建议投资,必赚20%-30%”,还附上多组学员盈利截图。客服介绍,金牌讲师课程主要亮点在于包含“主力资金追踪术”,能精准捕捉涨停股,并承诺,如果投资结果不满意,课程费用可全额退款。

  投资者支付5980元购买课程后,被拉入“VIP实战群”。起初讲师每天在群内推送“牛股”,部分学员晒出“盈利记录”,投资者跟风买入推荐的某科技股,首周实现浮盈15%。客服趁机诱导投资者升级12800元的“私密班”,承诺“独享内幕信息”。然而升级课程后,推荐的股票接连暴跌,某只股票买入即被套25%,群内“盈利学员”也突然沉默。

  投资者要求退费,客服以“市场波动属正常”为由拒绝,再联系时发现微信被拉黑,课程平台也无法登录。她辗转联系到其他学员,才知所谓“盈利截图”均为伪造!投资者查询发现,XX科技公司经营范围中,没有证券相关业务,更没有证券投资咨询资质。

  投资者发现自己落入了“虚假荐股课程”的陷阱,不仅1.8万元学费打了水漂,股票亏损更达7万余元。

  案例4:“转板暴富”是假,高位接盘是真

  投资者购买了“XX金融商学院”的网络课程,讲师描绘了“新三板转板暴富神话”,热火朝天地推荐某公司,声称“已获北交所上市辅导批文,一年内必敲钟,现价买入至少翻3倍”,还展示了“内部路演PPT”和“券商尽调报告”。

  投资者被高回报吸引,斥资150万元买入了该股票,商学院工作人员还“贴心”提醒“锁仓待涨,勿信市场杂音”。然而入手后仅三个月,股价便从12元/股跌至5元/股,投资者多次联系讲师咨询上市进展,对方却以“审核流程延迟或主力洗盘”等理由敷衍。几个月后,该公司股价跌破3元/股时,他发现商学院的客服微信已显示“对方拒收消息”,课程平台也下架了所有“上市承诺”的宣传内容。经查询,所谓“内幕消息”纯属虚构,投资者才意识到自己被“暴富陷阱”欺骗。

  案例5:“3倍收益”是假,p图诈骗是真

  投资者在浏览财经网站时,被XXX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广告吸引,页面宣称“独家量化策略,3倍收益不是梦”,并配有多组“客户持仓盈利300%”的截图。客服介绍:“公司与顶级私募合作,掌握核心选股模型,签约后每日推送精准买点,亏损由专业团队兜底。”

  投资者心动之下签署协议,支付5980元购买季度服务,被拉入“核心策略群”。起初三天,群内推荐的股票确实小幅上涨,客服提示某只股票马上要被拉升,催促投资者“加大资金投入”。

  当投资者追加10万元本金后,目标股次日便暴跌15%,随后推荐的其他股票更是基本连续跌停。投资者发现所谓“3倍收益”的截图均为PS伪造,群内“盈利客户”实为公司员工扮演。投资者要求退费,客服以“市场波动超出预期”为由拖延。

  一周后彻底失联,公司官网也显示“无法访问”,投资者才发现,自己遭遇了非法荐股骗局。

  案例6:“专业团队”是假,非法荐股是真

  投资者在某财经平台关注到一名叫做“XX高级团队”的贴主,对方宣称“专业团队操盘,提供有效投资建议,盈利后收取30%分成,亏损由我承担70%”。

  投资者被“风险共担”的承诺吸引,将5万元资金转入博主贴主指定的账户。首周交易盈利8000元,贴主按约定扣除2400元分成,这让投资者放松了警惕。

  但随后博主推荐的某只股票连续暴跌,5万元本金亏损3.2万元。吴先生要求博主按承诺承担2.24万元亏损,对方却以“市场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还将他的联系方式全部拉黑。

  投资者才发现自己被诈骗了。诈骗者以“低服务费”“盈亏共担”为诱饵,实则在骗取荐股费用或诱导投资者高位接盘后迅速失联,让投资者陷入维权无门的境地。

  案例7:“财富私教”是假,无证从业是真

  投资者在浏览股票论坛时被XXX信息咨询公司吸引,其官网宣称“持有证监会颁发的投资咨询牌照”,并展示“荐股胜率90%”的业绩表。

  投资者缴纳5800元服务费,购买了“财富私教”服务,根据推荐购买的三只股票均在推荐次日暴跌,亏损超3万元。他要求查看公司备案信息,客服却不再回复。投资者通过经证监会官网查询,发现该公司未在合法机构名录中,其所谓“高胜率”业绩全为伪造。

  投资者发现自己损失了服务费,还因为盲目跟投承受了大额亏损。无资质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包装成“专业理财机构”,以“低门槛高收益”为诱饵骗取服务费,实则利用投资者缺乏资质查询意识的漏洞实施诈骗。

  案例8:“股票打折”是假,诈骗资金是真

  投资者在某股票交流群中看到“XX财富团”的宣传,称该团队是XX证券的合作机构,能提供“盘后打折股票”的内部交易渠道,宣称“每日收盘后可以7-9折价格买入次日拉升股,稳赚10%-20%”。群内“团员”纷纷晒出“折价买入”截图和盈利记录,投资者以为像团购一样,添加了“团长”微信。

  对方要求缴纳8800元“入团费”,并发送了一份盖有“XX证券公章”的合作协议。然而当投资者转账后,对方提供的交易链接根本无法登录,“团长”也随即失联。

  意识到不对劲的投资者拨打XX证券官方客服核实,客服明确表示:“公司从未设立‘财富团’或开展‘盘后折价票’业务,您提供的协议公章为伪造,此为典型冒用名义诈骗,请立即报警。”

  诈骗团伙利用投资者对正规券商的信任,伪造合作身份和业务模式,以“盘后折价”等虚构概念诱导缴费,最终卷款跑路。

  案例9:“帮你赚钱”是假,违规操作是真

  投资者将自己的证券账户交给好友打理,好友正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好友自称“有内部消息”,先后为投资者买入多只科技股,初期盈利近2万元,投资者便默许其继续操作。2025年1月,好友顺利通过考试并入职某证券公司,但此前推荐的股票却接连暴雷,累计亏损达15万元。投资者查询相关法律规定发现,好友在获得从业资质前为他人代客理财,已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而证券公司也明确表示“不认可员工资质取得前的代理行为”,投资者只能自行承担亏损,好友关系也因此破裂。

  投资者在参与证券期货基金投资前,要通过证监会或者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机构备案信息,对自称“券商员工”“资深经理”的人员,要求提供执业证书编号,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如拨打券商客服电话,也可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从业人员栏目查询信息。

  投资者应当牢记“投资有风险,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对“必赚20%”“稳赚不赔”“3倍收益”等承诺收益行为保持警惕,多为诈骗套路;对“盘后折价票”“境外高杠杆交易”等超出常规的业务模式,主动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确认合法性,避免参与虚拟盘交易。

  投资者应当严格保护资金与个人信息,不向个人账户转账,不下载未知来源的交易APP,避免资金进入诈骗团伙控制的账户。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或者借用他人的证券账户从事证券交易,各种形式的“代客理财”均伴随高风险。

  金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核心均围绕“高收益诱惑”“资质伪造”“熟人信任”等漏洞。投资者应树立理性投资观念,强化风险意识,远离“内幕消息”“短期暴富”等投机心态,通过正规渠道参与金融交易,以“核实资质—拒绝暴利—保护资金”为原则,避免成为诈骗受害者。如果投资者遭遇各类诈骗,首先要保留聊天记录、交易截图、协议文件等证据,发现被骗后立即报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转自:市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