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5 来源:海南海药 浏览次数:1403
【编者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国两会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系统介绍了“十三五”以来国资国企发展改革监管和党的建设工作取得的新成就,就如何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问题,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提问,明确指出“十四五”国资央企要实现“五个新”和“一个总目标”。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引发了热烈的舆论反响,主流媒体深入评论报道,专家学者作出解读分析。下面将分享人民网刊发的专家解读第四篇——《国企改革瞄准重点难点发力攻坚》。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及经济责任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国资监管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四个阶段,逐步推进、逐步规范、逐步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与之前阶段相比有三个新的特征:
一是全面推进。在政策层面,“1+N”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文件涵盖了总体指导意见、国资布局、国资监管、资本投运、产权改革、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等国企改革各个方面,既有指导意见、管理办法等改革要求和规范,也有操作指引、行动计划等改革落地方案,实现了改革内容全覆盖。在实践层面,从“四项改革”“十项改革”试点,到重要领域和竞争性领域的混改及员工持股试点,再到双百行动综合改革和科技型企业改革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改革行动综合推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加强。
二是举措创新。“首次实现了国有企业功能分类”。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创新举措,功能分类有利于显著提升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公司治理、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对公共服务、市场体制、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首次系统设计和推动的改革举措,对提高国有资本的聚集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强化国有企业经营的价值导向,促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形成“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结构优化。在国有经济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关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相关政策,首次将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范畴。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三供一业”移交地方、退休人员社会化以及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有效解决了政企难分、社企合一等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难题,使国有企业具备条件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在政策导向上,明确要求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处置“两非”“两资”、化解同质化竞争和开展专业化重组,将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提升国有资本的价值。
具备上述特征的改革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并为未来的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郝鹏主任指出,“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三个历史性突破”“五个实质性进展”和“一个根本性加强”,为“十四五”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务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望取得更大成效。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紧盯重点难点问题发力攻坚”,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结合郝鹏在发布会上提出的发力国企改革攻坚的三个方向,以及对未来国资国企图景的理解,“十四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呈现“三个更加”。
首先是更加突出“人”的因素。首先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因经济周期、市场变化、产业演变等多种因素而起伏,企业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企业相关资源的聚合者,企业发展的领导者、企业商业创新的推动者。为此一方面要求企业家有“真功夫”,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企业家来承担业务运营、投资融资、创新发展的风险。因此弘扬企业家精神就需要强调专业、激励、容错,即,市场化选聘真正的企业家,市场化激发企业家动力,以科学的容错机制鼓励企业家适度冒险创新,并通过制度安排将企业整体经营风险降到合理区间。其次是以市场化机制激活企业。“人”的因素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企业创新精神的基础,人才毋庸置疑是企业资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激发人才作用的关键就是选人用人激励人的制度安排。
其次是更加务实推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并总体解决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之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已经具备了全面开展的基本条件,如何务实推进?笔者认为在“进”的方面,宜采用政策指导、考核引导、投向管理、分类监管等工具,培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平台,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平台的资本整合、产业培育、价值管理、合理流动等功能。在“退”的方面,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的同时,有必要培育资产规模较大、专业实力强的实体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由其作为主体来规模化承接“两非”“两资”和困难企业,分类诊断、专业化处置。在“调”的方面,宜着力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本化证券化水平,为国有资本的流动和进退调整提供有效的渠道。
三是更加注重跨国经营和全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国有资本海外布局、国有企业海外业务经营的比重已经显著上升,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未来将有大量国有企业成为开展跨国经营和全球投资的跨国公司,要求企业在业务开展、经营管理、组织管控、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符合国际惯例并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肩。未来国有资本也将普遍开展跨境的基金设立、合资合作、投资运营,在多层资本架构下,资本的“社会”特征和“国际”特征将凸显。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是:国资国企如何在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保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有效开展跨国经营和全球发展?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探索和回答,有必要在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视野下进行。(张政军 陈家慧)